农家乐水库设计方案范本[水库农家乐视频]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4-24 09:14 分类:资讯 浏览:20
“商量”调研组围坐一起开展现场商量。 “商量”调研组进行实地调研。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和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也是助力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自8月起,市政协“商量”调研组围绕“挖掘乡村特色资源 力促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主题,先后赴章丘区、莱芜区、长清区、历城区等12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村庄开展现场商量。
经过前期多次调研、研讨,在充分了解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近期,“商量”调研组围坐一起开展集中商量。大家围绕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处、如何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以及乡村旅游还有哪些短板、如何提质升级等方面充分商量,不断增进共识,并提出大量有针对性意见建议。
“乡村游”促“乡村兴”
近年来,随着乡村游热度不断提升,近郊游、休闲游已经成为济南旅游的新热点。不少市民游客在周末或节假日来到乡村,品尝乡野美食、欣赏田园风光、感受乡土人文、参与特色体验。
与此同时,一些有品质、有韵味的“宝藏”乡村不断涌现。乡村旅游的业态也在不断提质升级,乡村游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农家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乡居生活和多元化、沉浸式的民俗场景,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体验。
9月初,“商量”调研组来到长清区万德街道灵岩村大佛山实地调研。据介绍,近年来,灵岩村深挖山川自然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成功打造了灵岩大佛山景区,并获得国家3A级景区认证。村集体注册成立了“灵岩村大佛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接待游客逾50万人次。
“2019年门票收入60多万元,2020年收入240多万元,2021年收入500多万元,2022年则是爆炸式增长,门票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长清区灵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永奇坚信,他们村乡村旅游的未来会更美好。
马永奇的介绍令“商量”调研组倍感振奋。大家认为,利用乡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可以实现产业兴旺与生活富裕。那么,乡村旅游具体是什么概念?发展乡村游又有哪些好处呢?
对此,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文旅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广振表示,乡村旅游就是一种休闲旅游度假方式。通过乡村旅游,一方面能够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就地化城镇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农民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此外,发展乡村旅游还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于王广振提及的乡村旅游可实现农民增收,马永奇深表认同。“大佛山从2019年9月开门纳客,当年收入6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8万多元,村民平均收入约7000元,今年景区线上线下收入2000万元左右,村集体收入能到400万元,村民的平均收入大约4万元。”马永奇说,村民的南瓜、地瓜、鸡蛋、小米等土特产卖得很好,这块收入约30万元。
莱芜区政协委员,雪野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冯延静也通过一组数据印证了当下乡村旅游的火爆程度:今年春节假期,雪野旅游区130间民宿全部被预定,可谓供不应求,酒店接待人数约在10万人次,餐饮服务也逾1.7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春节假期雪野旅游区接待游客逾20万人次。
一个个鲜活例子和一串串真实数字,印证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处。那么,我市都有哪些特色乡村旅游资源呢?
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今年8月到10月,“商量”调研组先后到我市部分区县(功能区)实地调研当地旅游资源挖掘现状,了解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泉水是济南独有的特色资源。如何把泉水资源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在历城区彩石街道玉河泉村,调研组实地察看响呼噜泉,考察景区化村庄建设;在章丘梆子的发源地石匣村,调研组了解到,章丘梆子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乡音”,已传承300多年,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莱芜区逯家岭村,调研组实地察看了逯家大院,听取了相关情况介绍……
放眼济南,不少昔日沉寂的小山村,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依托,充分利用村庄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摇身变为如今的“网红打卡地”,使古老村庄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通过前期调研、梳理,“商量”调研组认为,我市拥有红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泉水文化资源、古村落、齐长城等诸多独具特色的资源。那么,如何才能充分挖掘利用好济南市的乡村旅游特色资源呢?
在市政协委员、山东国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国看来,泉水是济南的灵魂,也是济南发展旅游最具吸引力的资源。“我们有名胜之泉,有市井之泉,有仕官之泉,有乡野之泉。”他认为,开发泉水旅游线路,并非让游客只看泉水,要系统策划,与周边的旅游资源进行搭配,这样才能让乡村旅游线路产品更具吸引力。
市政协委员、钢城区蟠龙梆子剧团团长韩克认为,乡村旅游发展中必须挖掘、保护和利用乡村文化,这也是乡村最有特色的东西。有关部门应加大鼓励引导和支持力度,让乡村文艺团体转型、改革,与社会潮流接轨,让作品形成产品,增加收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出自长勺之战的地点——莱芜,类似的齐长城故事还有很多。”王广振建议,应结合乡村文化旅游,做好齐长城旅游路线的全域规划,并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挖掘讲述好齐长城故事。
市政协委员、民盟山东省委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李静建议,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新模式;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传统古村落的别样风景,在挖掘古村落的过程中,要减少人工味,保留乡野味,同时完善吃住行游玩购产业链。
市政协委员、山东文殊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娟这两年一直在乡村记录乡村振兴的故事。她见证了近年来农民得到乡村振兴红利,切实增加了收入,但也暴露了像农家饭菜缺少当地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文化内涵,致使回头客少等问题。
张晓国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做了一个阶段划分。他认为,1.0时代以农家乐、采摘游等为主要内容,2.0时代有很多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开发,3.0时代就是现在正在进行的民宿集群、农耕体验阶段。“根据刚才提出的这些要求,说明乡村旅游正向4.0时代诗意栖居和精神滋养方面过渡。”张晓国表示,这个过程最核心的是由功能性、物质性向精神层面转变,最大特征是既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更要记得住乡愁。
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狄杰友表示,下一步市乡村振兴局将结合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在项目谋划、链条延伸、政策配套、环境打造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的顶层设计,构建全市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四梁八柱,真正把乡村旅游这一富民、强村、壮财的新兴产业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以“六化”标准促提质升级
调研过程中,“商量”调研组发现,济南市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势头良好、成果显著、前景广阔。同时,一些需要提升完善的问题,也成为“商量”调研组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在乡村旅游爱好者关金看来,乡村旅游要追求原生态,但最怕的也是原生态。她建议,不仅要做好公厕、路标、停车场等方面的硬件建设,同时也要做好民宿等游客食宿方面的配套建设。
除了硬件建设,张晓国建议,还要做好专业的运营,注重业态的创新创意、挖掘打造,发现做好乡村美学,保留原乡风貌。
孟娟认为,做好乡村旅游,一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并培养打造一批熟悉当地情况的土生土长乡村宣讲员;另一方面不能“千村一面”,要保留当地原汁原味的特点,形成本村或本地区的乡村旅游品牌。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处处长刘刚表示,今年组织莱芜区整合资源,围绕村庄特色、人文历史、建筑风貌、产业发展等方面统筹研究,并充分发挥雪野湖和齐长城文化的特点,初步编制了一个连片保护方案。下一步还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力促莱芜申请国家级连片示范区。
乡村旅游爱好者关金希望,乡村旅游路线上能够提供一些游客可购买的伴手礼,并把文创内容呈现其上,实现对景区的二次宣传。
狄杰友对大家提及的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和开发旅游产品等问题高度关注。他表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有很多,最关键的是为我市的好山好水好田园找一个好“婆家”。这个“好婆家”其实就是乡村旅游的知名企业、大品牌、大专家,把农产品策划好、包装好、推销好。
李静表示,乡村旅游如何吸引人、留住人,确实成为一个难题。他认为,一方面要根据乡村当地的需求来设置一些特色岗位和流动岗位,把专业人才以挂职和兼职形式吸引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另一方面,要设立乡村人才的绿色发展通道,申请乡村旅游人才资金,为人才提供医疗、住宿、教育等方面政策。同时,乡村旅游还有淡旺季、时间段的问题,可以在乡村旅游的淡季时段联合一些相关职业院校开展培训,提高乡村人员从业素质。
对于乡村旅游如何提质升级,王广振认为要做好“六化”:旅游规划一体化、全域大地景观化、景区景点品牌化、产品培育特色化、旅游服务规范化、配套设施标准化。
市文旅局正处级领导干部张明战表示,市文旅局将进一步梳理大家的意见建议,厘清工作思路,加强顶层设计,挖掘特色资源,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推进我市的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狄杰友表示,接下来市乡村振兴局将大力倡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理念,进一步加大全域乡居的培育力度,打造越来越多、越来越亮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为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搭建载体、丰富内涵、拓展功能。
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红村、旅游村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而乡村旅游也成为身居城市的人们放松身心、寻觅乡愁的重要选择。通过模式创新、产品升级、服务优化,我市的乡村旅游发展必将走上提质升级、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本报记者王希涛)
本文章内容与图片均来自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 资讯排行
- 标签列表
- 友情链接